一本未曾讀的書——《殺死一只知更鳥》
來源:工程管理部 作者:王良銳
發(fā)布時間:2022-08-31
我丟了一本書,一本本應(yīng)在桌旁、床頭或背包的書,買了好長時間,最近收拾東西,才發(fā)覺消失許久,后知后覺。
《殺死一只知更鳥》,購于18年長春一場暴雪后的黃昏,極靜,腳踩積雪“沙沙”的步入一座不起眼的書館。當時還在上學(xué),不知受何刺激,一時的心血來潮,心中所想無非大概是“一年要看多少本大書”、“在此立志勵志某某”,闖入書店,隨緣的揀選了兩本書,一本此書,一本大劉的《三體》,《三體》帶著沉默與震撼早已看完,此書卻只打開過扉頁,扉頁上還歪歪扭扭的寫著一行字,藏于一八年冬。確實是藏于眼前,一直隨帶,一直未看,只到如今,直至丟失,或者被稱作遺忘更合適。
此書經(jīng)歷頗豐,曾隨我去豐滿水電站學(xué)習,同飲松花湖水,立足老壩看新壩一天天的抬升,也算是站在歷史上見證歷史,日新月異。也曾隨我去過長白山觀瀑,一群人,兩輛車,一夜驅(qū)馳,于初夏裹棉服,于清晨現(xiàn)于天池之鏡,天朗氣清。后來畢業(yè),隨我歸家隨我工作,輾轉(zhuǎn)多地,也一直未讀,本該作為書的存在,卻成為了行囊的一塊“磚”,壓著肩膀也壓著心,互相執(zhí)拗著。生活多矛盾且常虛幻,遠方要有,更需立于足下。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xiàn)在。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欲讀已無蹤。
當下總是流連于快餐時代的短視頻,葛優(yōu)躺式的一躺就是一晚,各色數(shù)據(jù)充斥眼前,靜下思考往往成為了奢侈品。昨日不在遺憾,不必再尋書。自己給自己再次推薦這本書《殺死一只知更鳥》,網(wǎng)上贊譽極多,不必一一贅述,更多的是靜下心來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