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當(dāng)自尊
來源:交安工程分公司 作者:劉寧寧
發(fā)布時間:2018-06-25
白天的暑熱伴著退場的夕陽漸漸消減,終在夏夜里涼風(fēng)的殷勤勸助之下黯然離場。
結(jié)伴一起的朋友不知又被路邊的什么新奇事物絆住了腿腳,一直沒有跟上來。我站在路邊耐心地等她,一邊伸出手指擺弄著我剛剛在學(xué)的手指操第四節(jié),看著姿勢怪異略顯僵硬的手指,暗自嘲笑著手不巧心更不靈的自己,盤算著這種手指操雖說未必能讓我變得聰明,但或者也可以延緩老年癡呆的進度吧。
我正沉浸其中,身后突然響起一聲呵斥:“干什么呢,不靠邊?”我吃了一嚇,趕忙貼到右邊不足兩尺的墻邊上,一個七十左右的老頭兒騎著自行車風(fēng)風(fēng)火火地擦著我飛馳而過,而后如雨前的燕子一樣從盲道切入自行車道,又斜斜地插入了行車道,嘴里呶呶不休,不知道是不是在抱怨我的不知禮數(shù)、不會讓路。后架上端坐著的那個穿了碎花長袖的老婦扭頭看了我一眼,天色有些暗,路燈也有些晃眼,我沒有讀出她眼神里的潛臺詞。
待到兩人一車的身影消失在視線之中,我才回過神來。看看左邊的自行車道,再看看我剛剛站立的盲道和右邊的墻壁,突然明白過來:這老者,大約是要我為了配合他躲避自行車道上的三個減速帶,去向嶗山道士學(xué)些穿墻之術(shù)?
想到了某段子手的那句話:“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當(dāng)然,我并不是想因為這微不足道的小事便定性一個人的好壞,只是“路窄處留三分與人行”的道理,活了幾十年難道不懂?做個自尊自重、懂得尊重他人的老人,會贏得更多的尊重,這個道理不難懂。
想表達這種想法已不止一日,只是擔(dān)心別人都在尊老敬老,唯獨我冒出這不合時宜的聲音,怕是要惹起眾怒,冒天下之大不韙了。
公交車是我上班出行的一種方式,也因為這個緣故,車廂里形形色色的人都會成為我觀察的對象,時間久了,便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
我上車的那一站,車上一般都會有空座,然而我是個偏執(zhí)的人,覺得如果不利用車上的吊環(huán)或者橫桿拉伸一下胳膊簡直就是浪費,所以我一般會選擇比較寬敞的車廂中部。
車廂中部幾個靠窗的單排位置是最受歡迎的,每次???,上車人的眼光總是先落到這幾個位子上。我總結(jié)出來的一般情況是:越是年齡大的人,越是身手矯捷,他們會快速地搶占這幾個位子,有一次一個老頭屁股還沒挨到那個座位,公交車就啟動了,他趔趄了一下,踩到了我的腳,待他坐定以后,用責(zé)備的眼光看了看我,仿佛我做錯了什么事。中年人呢,上車之后先觀察一遍,看到我身旁的空位,會面上漾起一種客氣的微笑,小心地問:這個座位,你不坐嗎?待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便心安理得地坐了下去。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即便是看到空位,見有人站著,大多數(shù)的選擇是陪我一起站著,兩眼默然地盯著車窗外流動的街景。
和年齡有關(guān)?和教育程度有關(guān)?和經(jīng)歷有關(guān)?我不是社會學(xué)家,也不是心理專家,只是覺得很有趣,但分析不出這種現(xiàn)象背后的深層含義。
如果你的嗅覺夠靈敏,更有趣的就是車廂里每個人的體味了,說起來好像有點惡心是吧。但是放心,除了濃妝艷抹的女人身上濃烈的香水味和某些老人身上俗稱的老人味,多數(shù)人的身體并無異味。有些老人味很刺鼻,大約是幾十年不良的生活習(xí)慣和不良性情造成體內(nèi)蓄積的毒素外泄,這些人的五官看起來并不那么慈善。
都說四十歲之前的容貌是爹媽給的,四十歲之后的容貌是自己修煉來的,大約還是有些道理的。
那次下班路上,一對夫婦帶著一個三歲左右的女孩坐在司機身后的三個座位上,一個灰白頭發(fā)的老人上車后,年輕的爸爸連忙起身讓座,老太太擺了擺手:“你們年輕人,既要上班又要接送孩子,太累,你坐著就行!”
就這樣年輕的爸爸和那個老人站在座位邊,用愛憐的眼神看著座位上的年輕媽媽和那個可愛的孩子,和諧得就像一家三代,那個老太太的眉眼之間全是慈愛的笑意,滿車廂看她的眼光也都是柔和的。
我老爸曾經(jīng)說過所謂的因果報應(yīng),不過是性格決定命運的另一個版本。心存的是良善還是惡念,即便如樹木的年輪一般無法明示于人,但眉眼體膚是掩蓋不住的。
寫下這些文字,不是為了討伐誰,而是以此自誡,在奔向老年的路上,莫讓倚老賣老的塵埃包裹!
結(jié)伴一起的朋友不知又被路邊的什么新奇事物絆住了腿腳,一直沒有跟上來。我站在路邊耐心地等她,一邊伸出手指擺弄著我剛剛在學(xué)的手指操第四節(jié),看著姿勢怪異略顯僵硬的手指,暗自嘲笑著手不巧心更不靈的自己,盤算著這種手指操雖說未必能讓我變得聰明,但或者也可以延緩老年癡呆的進度吧。
我正沉浸其中,身后突然響起一聲呵斥:“干什么呢,不靠邊?”我吃了一嚇,趕忙貼到右邊不足兩尺的墻邊上,一個七十左右的老頭兒騎著自行車風(fēng)風(fēng)火火地擦著我飛馳而過,而后如雨前的燕子一樣從盲道切入自行車道,又斜斜地插入了行車道,嘴里呶呶不休,不知道是不是在抱怨我的不知禮數(shù)、不會讓路。后架上端坐著的那個穿了碎花長袖的老婦扭頭看了我一眼,天色有些暗,路燈也有些晃眼,我沒有讀出她眼神里的潛臺詞。
待到兩人一車的身影消失在視線之中,我才回過神來。看看左邊的自行車道,再看看我剛剛站立的盲道和右邊的墻壁,突然明白過來:這老者,大約是要我為了配合他躲避自行車道上的三個減速帶,去向嶗山道士學(xué)些穿墻之術(shù)?
想到了某段子手的那句話:“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當(dāng)然,我并不是想因為這微不足道的小事便定性一個人的好壞,只是“路窄處留三分與人行”的道理,活了幾十年難道不懂?做個自尊自重、懂得尊重他人的老人,會贏得更多的尊重,這個道理不難懂。
想表達這種想法已不止一日,只是擔(dān)心別人都在尊老敬老,唯獨我冒出這不合時宜的聲音,怕是要惹起眾怒,冒天下之大不韙了。
公交車是我上班出行的一種方式,也因為這個緣故,車廂里形形色色的人都會成為我觀察的對象,時間久了,便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
我上車的那一站,車上一般都會有空座,然而我是個偏執(zhí)的人,覺得如果不利用車上的吊環(huán)或者橫桿拉伸一下胳膊簡直就是浪費,所以我一般會選擇比較寬敞的車廂中部。
車廂中部幾個靠窗的單排位置是最受歡迎的,每次???,上車人的眼光總是先落到這幾個位子上。我總結(jié)出來的一般情況是:越是年齡大的人,越是身手矯捷,他們會快速地搶占這幾個位子,有一次一個老頭屁股還沒挨到那個座位,公交車就啟動了,他趔趄了一下,踩到了我的腳,待他坐定以后,用責(zé)備的眼光看了看我,仿佛我做錯了什么事。中年人呢,上車之后先觀察一遍,看到我身旁的空位,會面上漾起一種客氣的微笑,小心地問:這個座位,你不坐嗎?待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便心安理得地坐了下去。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即便是看到空位,見有人站著,大多數(shù)的選擇是陪我一起站著,兩眼默然地盯著車窗外流動的街景。
和年齡有關(guān)?和教育程度有關(guān)?和經(jīng)歷有關(guān)?我不是社會學(xué)家,也不是心理專家,只是覺得很有趣,但分析不出這種現(xiàn)象背后的深層含義。
如果你的嗅覺夠靈敏,更有趣的就是車廂里每個人的體味了,說起來好像有點惡心是吧。但是放心,除了濃妝艷抹的女人身上濃烈的香水味和某些老人身上俗稱的老人味,多數(shù)人的身體并無異味。有些老人味很刺鼻,大約是幾十年不良的生活習(xí)慣和不良性情造成體內(nèi)蓄積的毒素外泄,這些人的五官看起來并不那么慈善。
都說四十歲之前的容貌是爹媽給的,四十歲之后的容貌是自己修煉來的,大約還是有些道理的。
那次下班路上,一對夫婦帶著一個三歲左右的女孩坐在司機身后的三個座位上,一個灰白頭發(fā)的老人上車后,年輕的爸爸連忙起身讓座,老太太擺了擺手:“你們年輕人,既要上班又要接送孩子,太累,你坐著就行!”
就這樣年輕的爸爸和那個老人站在座位邊,用愛憐的眼神看著座位上的年輕媽媽和那個可愛的孩子,和諧得就像一家三代,那個老太太的眉眼之間全是慈愛的笑意,滿車廂看她的眼光也都是柔和的。
我老爸曾經(jīng)說過所謂的因果報應(yīng),不過是性格決定命運的另一個版本。心存的是良善還是惡念,即便如樹木的年輪一般無法明示于人,但眉眼體膚是掩蓋不住的。
寫下這些文字,不是為了討伐誰,而是以此自誡,在奔向老年的路上,莫讓倚老賣老的塵埃包裹!
